视网膜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性变化不仅可能反映眼科类疾病的相关特征也可以表征出心血管疾病、脑部疾病等早期变化。随着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视网膜微循环的评估也从结构性成像逐渐转为功能性成像。已有研究表明,视网膜多光谱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评估视网膜血氧饱和度而且可以实现不同层次下的视网膜结构成像,更好的进行病灶评估。另一方面,激光散斑成像具有提供了,无创、大视野的视网膜灌注成像信息,对于视网膜供血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有效信息。然而现有的视网膜结构与功能成像仪器相互独立,难以实现同步测量与评估,极大的限制了视网膜结构与功能性分析。MILab研究团队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与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相互融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视网膜功能成像仪器。本设备提供了多光谱结构信息、血氧饱和度信息以及血流灌注信息,对于视网膜微循环的评估提供了更多的参数信息,此外也为结构信息与功能信息的融合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研究论文于近期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 Journal of Biophotonics。
图1. 一名健康志愿者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成像结果。(a)多光谱图像;图像中白色文字为对应波长 (b)彩色眼底合成图像;通过470 nm, 550 nm 和 600 nm合成 (c)由550nm和600nm图像计算的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分布图。蓝色环形区域用于计算视网膜平均血氧饱和度;(d)激光散斑血流灌注图像,图像中显示了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e) 视网膜微循环搏动波形 (f) 不同时刻下血流灌注图像。